2019年4月7日苏先生的感想 发表于 2019-04-07 | 分类于 想法 | 25 | 阅读次数 1937 当临床大夫,就必须是能看病的大夫,这是绝对的优先,千万不要成了会发文章,不会看病的大夫。切记。** 本文作者: 苏先生 本文链接: https://www.yr930.cn/archives/2019nian-4yue-7ri-su-xian-sheng-de-gan-xiang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版权归属于苏先生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者,治病救人为根本!
非常认同先生的观点。工作第五年,越来越多的体会帮助病人的那种成就感,当病人满意时自己就非常欣慰。我还想补充自己一点点体会:其实病人的很多时候是我们创新的来源,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能满意地回答病人的提出的每一问题吗?我在整形外科外科医院唇腭裂中心看到情况是试图回答病人的问题,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探索,有了一系列的发现和文章,同时科室也在国际国内有了自己一席之地,引领着唇裂治疗的发展。
入职将近一年,目前跟了一位临床水平很棒的教授,希望可以科研临床两不误,临床工作如此繁重,加上跑来跑去的规培,真正琢磨临床或者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好多时间都浪费在综合医院医疗过程繁琐的规章制度里,临床水平倒得不到多大的提高。一点感受,于此共勉。
完全同意先生的观点,我们是具有科学素养的临床医师。
感谢先生的提醒,治病救人是我们当初选择学医的初衷,科研和文章能使一个大夫如虎添翼,但没有过硬的临床基础和技能是走不远飞不高的,不能本末倒置。
先生刚好说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我发现自己似乎把发文章的重要性排在了当好一个医生前面了,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分配给科研和英语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可是最基本的临床学习变得更少了,我突然就意识到这种模式是不对的,只有你是一个好医生才能谈之后的一切,希望我之后可以找到两者间完美的平衡点~
先生说的很对,临床是根,根是一定要扎稳的
谢谢先生的提醒,一直牢记临床大夫一定要把手上的活做好,总觉得临床才是最基本的,科研职称只是锦上添花
@非医学_程媛媛_口腔 程媛媛:
不知道你考博最终的结果怎么样?
@苏先生 劳先生挂心,今年可能结果不会好,英语是我很明显的短板但是我没有及时解决,现在在找工作,准备下功夫学好英语之后明年再战。
嗯嗯,谢谢先生的提醒,身边不乏只为了文章、晋升职称而努力奋斗却不喜欢在临床上看病人的人,对病人非常的不耐烦,觉得在临床上是浪费时间,我个人觉得这样的人真的是不适合当医生了,自己很痛苦也害了别人,先生的提醒非常及时,文章是重要,但不应该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在岗一天就要做好自己的工作,一颗仁心对病人,牢记医者初心~
有时候只顾着赶路,却忘了抬头看看星空,看看方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际遇,我们这一代医学生有了更便捷的工作条件,也被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与各位930ers共勉!
@协和13级刘爽 刘爽:你有成就大医生的条件,也期待你生活有情趣,经常过过小日子。
谢谢先生给予我们的提醒,我们都是抱着能够治病救人的愿望学了医学。能够看病、看好病、减轻病人负担是我们的愿望,我们一定会记得最初的梦想!
@西交15级常钧科 常钧科:坚持住,不要因为环境的要求,就牺牲了初衷,有时候可能需要妥协,但是,你知道妥协的理由就是为了坚持好初衷。
专注于研究的科研人员研究新药,新技术是应该的,但临床大夫的定义就是治病救人。
这才是医生的真正的含义。医生是救死扶伤,是病人的希望,如果只会发文章,却忘记医生是救人。所以先生告诫我们,医生不要光会发文章,更重要的是救人。
@贵医16级万倩 发文章就交给科研人员吧~
我觉得,不光能看病,还要会看病,看好病,在临床工作,见得多了,都是穿一身白衣,水平可真是天壤之别,误人子弟的也不在少数。想起上学时候老师说的话,“你治不好,那我也治不好,你治不死人,那我也治不死人”,真的有一些所谓的大夫是这样子的。所以,一定要做一名好大夫!
字数越少,感悟越深! 先生是因为什么人或者什么事才发出这样的感慨呀OωO嘿嘿,超好奇~
是的先生!我觉得一定是要建立在精湛的临床能力的基础上,在临床处理病人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再去用科研探索解决问题,这才是临床科学家的培养之路。
谢谢先生提醒,我们一定临床科研两不误!
@西交-2006-杨刚华 杨刚华:共同目标,终生学习。
昨日得导师教诲,好的大夫一定是“全”的,而不是“专”的。
@青医-15-刘南池
刘南池:又专又全才是个好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