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4至2019-01-20日博客留言区 发表于 2019-01-13 | 分类于 留言 | 17 | 阅读次数 1469 2019-01-14至2019-01-20日博客留言的宝宝看过来~ 本文作者: 苏先生 本文链接: https://www.yr930.cn/archives/2019-01-14zhi-2019-01-20ri-bo-ke-liu-yan-qu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版权归属于苏先生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生:
很抱歉,这么长时间没有和您交流,归根结底,我是有些逃避了,总想着等自己有一点小的进步之后再来留言。不知从何说起,有时候我是挺固执的,不管别人怎么劝我,自己选的路,压力再大也想坚持走下去,状态不好不是理由,我也明白建立圈子的良苦用心,希望自己能快快实现小目标,早一点有机会、有能力回馈930!
@青医09秦y 秦y:
你的参与,就是回馈930。这和小目标达成与否无关。如果已经逃避一段时间,那更不要犹豫,好好地归队吧!
先生您好,之前一段时间一直在考试或复习考试,还有实习和课程设计。正好这周又到我留言,我能有时间好好写点东西。
刚刚看到青医的同学们到北京游学的事情,看到他们收获满满的,我非常羡慕。就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时读书人也和这些同学们一样,读书和游学,也就是网上很热门的一句话“身体和灵魂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
考试周总是让人焦躁,我周围的很多同学、朋友包括930的许多朋友在考试周的时候情绪上都比较易怒。现在考完了,大家也都得到了放松,还有半个月左右就要迎来新年了。时间过得真快,这个学期,大三上,感觉时间一晃而过,不知不觉就结束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时至今日,这半年真的太快了,不知是因为忙碌还是其它什么原因。
暂时就先想到这些,其他的还没想好,等过几天想到什么还会继续叨扰先生,预先表示歉意。
先生,上周接待了15级的10位师弟师妹们,很欣喜看到这么有想法、这么主动的他们,回想自己的3年前,根本没有这样的念头,真可谓“被后浪拍在沙滩上”了,惭愧惭愧。 看到大家都在分享先生说过的“让未来决定我们的未来”,这句话虽然没有亲耳听到,但是还是给我触动很大。因为尽管转博结束一个多月了,但现在的我仍然有深深的危机感,我担心我的课题不能顺利进行,我担心我发不出好的文章,我担心我去不了想去的医院...“让未来决定我们的未来”,给了我答案。我准备先给自己半年的时间,用半年的时间换取一些对未来的安全感。希望秋天一对一的时候,能和您分享好消息。 另外,看您和刘婧师姐分享的传统医学和新科学,给了我某些方面的灵感。以前,我想博士毕业回青岛工作;现在,我的想法也随着这些新兴事物而改变,我心里又默默种下了一个念头(等这个念头开始生根发芽我再和您讲)。我要明天比今天更努力、更优秀一点!
冷却了一会儿,排除了一些主观情绪后,还是想再分析分析。刚才可能真的有一瞬间觉得,陷入了自己思维的一个死胡同,否定了很多东西。不可取。可能真的是大家没有想的特别多,就是觉得很难去开始第一步接触,第一步迈开了,以后就慢慢开始了。身在兰州,可能习惯了那种在兰州的拘谨,现在在北京,更习惯直来直去,我想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思维切换的问题。终极的还是在人身上,兰州有没有我超级超级想见的人,有没有神交已久的人,有没有一见如故的人,这是每一年都在考验校友的一件事。以前在校内,觉得校友工作蛮难做的;现在在校外,换位思考,对新同学从陌生到熟悉,都是有一个过程的。19号从北京回小城,21号和老师视频连线,可能还需要切换状态。今天准备去天安门广场那边转转,再陪陪家人。希望先生平安顺遂,万事如意。
@沈克非13兰大 沈克非:
兰大16级、17级的同学,你和他们不熟,他们和你也不熟。号召起来,肯定是有无力感,尤其这两个礼拜正好是他们期末考的时间。如果你现在再和他们提要求,他们肯定反应会好一点。
但是根本原因还是16级、17级的同学,并没有融入兰大930,所以那种劲还没上来。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占军和兰大的核心人员似乎绝对大多数的时间用在学习和科研上,用在情感的建设的时间上比较少,没把大家融在一起。如果要毕业的赵璐璐那批人,能够再热情点,热心点,再加上杨洋这一级本身就有相当大的行动力,应该可以把情感这一块做得更有热情及凝聚力。
沈克非就是沈克非。你战略目标很强,你用心、用力为别人想。这也是你比别人特殊,受别人尊敬的地方。所以你的朋友比别人多,愿意接受你号召的也比别人多。
如果你离开北京回家之前,能够路过兰州,那到学校去,跟大家见见面,说说话,也替我揍揍他们。如果人太少了,那就等过完年,去一趟学校。16级、17级有这种问题,比他们年级高的也一样,替我去揍揍他们。
@苏先生 先生,现在了解到的,很大一部分同学已经离校回家了,年前,可能我们部分13的会找时间聚一下,我争取开学前后一段时间去学校和新的同学们聊一下。
怎么说呢,相比于其他学校基地而言,兰州至少在交通上也很不便利。加之期末考试的压抑,会导致大家格外想家回家。前两天收到一位非930同学要来北京游学的讯息,觉得挺棒的,希望兰州这种‘游学’的氛围要出来,开阔眼界吧OωO
先生,本打算昨天要认识认识一下16,17级还不太熟悉的新同学,给他们推一推在外的师兄师姐,让她们熟悉一下,做了一部分,感觉太累了,就停下来了。
怎么说呢,感觉怪怪的,加上之后,也较少联系的缘故,大家只加人,不说话,只有几位同学主动发了消息。我白天在天坛,只有抽空和晚上给一些小朋友们推荐和沟通,了解一些她们的情况,也了解到不深。后来才察觉,这种奇怪的感觉,就是传说中的差异感。去青岛做客,却蛮有回家的感觉,无论是第一天见面的纪晓宇王洪常,刘南池几位师弟师妹,刘文和杨庆亚师兄,或者是8日聊的很深的王茵,文聪,韩富兵几位师弟师妹,或者是李家耀,孙佳文两位未谋面的师弟师妹,都能说很多话,他们特别主动想了解兰州,了解北京,了解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所以我也很能说,愿意“掏空口袋”,介绍我们930的或者其他的一些事,一些人,也争取对他们有用。现在看来兰州还是做的相对差一些,就像小康师兄说的,是否有人是为好处来的?是否有人迷失了?兰大的同学,论团结不如青医,论单兵作战论优秀不如北医协和,如果变成了失去睁开眼睛去看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把自己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封闭在一个闭塞的环境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样即使考出去保出去,也会迅速的被时代的洪流淘汰。
感觉自己陷入了“见知障”,不知道先生有啥办法化解,还是很困惑的。
给占军也推荐了北医的“圣诞六人行”模式,希望大家走出去看看。感觉兰州兰大,兰大的同学很多人只是局限于校园,书本,而没有走出来看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从心里不接纳兰大不接纳兰州,只想逃离只想索取只想受暖,思维只是停留在一个普通高中生的思维,而不是一所双一流高校学生的思维,那只是又念了4年医科高中,成为一名医学匠人而已。
先生,有一个月,在不确定中生活感到焦虑和难过,也许是欧洲刚刚过完圣诞节,联系的老师,面试过了,email也确认了,但是还没有给我发正式邀请函,近期有点焦虑,担心在3月份的申请时间,还拿不到想要的东西。我把所有的筹码都放在这个地方,一定要成功,不允许失败!焦虑一定时间之后,现在有点坦然了,也许这就是等待开花结果的过程吧,因为有不确定性,所以才有等待的魅力!我不会放弃的!等着给您发好消息!
@青医-11-焉晓乘 焉晓乘:
欧美国家要过了1月1日才能逐渐收心,逐渐上轨道。所以我认为在1月底前,你会收到正式的文件。
@苏先生 好的!!谢谢先生,这样可以更安心更坚定的把现在的事情做好!!!
敬爱的先生:
您好!
2018年已经结束,新的一年开始了,时光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过,我已经是在奔三的路上,都说“三十而立”,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自立于世”,最起码现在自己有了人生目标,有了人生方向,知道努力的方向是哪里,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是什么。
先生,自我感觉,这一年来我还是有所成长的,不管是对世界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还有自己的性格、为人处事。从小到大,一直在学校里读书,全身心的精力主要放在看书上,现在逐步接触社会,是从一个学生到一个社会人的转变,视野更加开阔,接触的人群也不一样了,心理方面也比以前稍微成熟了些,有经历才能有成长,算是一个更好的自己吧。对于一些事情有更平和的心态,更加热爱生活,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遇到事情首先是接受,然后想办法进行应对。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主动去改正,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性格很温吞算是一种缺点,然后在不断的平衡自己。主动寻求学习,比如有次去参加了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深深的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涉及到医学领域是智慧医疗,例如类似于有支付功能的连接基础服务设施、比较靠谱的医疗科普资讯平台、AI辅助诊断……大开眼界。有经历总是好的,世上总是有很多东西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挖掘。
先生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我们身上,而且坚持了那么久,希望先生以后可以往自己的生活方面倾斜一下时间。我们总是会成长的,但是可能成长的速度比不上先生对我们的期望……愿先生安好,一家人身体健健康康!୧(๑•̀⌄•́๑)૭
@颜赫11青医 颜赫:
你心思也太细了。不累吗?每天过日子,不能这么过的。
希望2019年的你,日子过得充实,心开,开心。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也是我的第一次“旅行”,从没有出过远门的我,一个一直想去北京看一看的我,却因这样那样的理由未能实现,接到周涵的电话,其实当时是有点纠结的,弟弟高二,妈妈在陪读,因为我放假了,妈妈就回老家干活了,弟弟周六周日会考,我在这儿陪着,当时我不知道该不该把妈妈叫回来,我试探性的给妈妈打电话,谁知妈妈一听就说,“去啊,这么好的事情当然要去,我下午就回去。”就这样,北京之行就算开始了,从五年制的七个伙伴,到后来又加入了三个五加三,对北京有着同样期待和向往的10个小伙伴就开始他们的“探索”之旅。
回家妈妈问我,在那儿吃的什么啊?
我说,都是师哥师姐请我们吃的,
她说,他们为什么那么好?
我说,或许这就是930吸引人的地方,因为她们都把我们当家人看待啊!
到京的当晚,跟先生吃饭,每次听先生讲话,感觉跟听了一场学术跟人生讲座一样,明明先生不是学医的,懂得东西,关注的东西却远比我们多得多,自愧不如;先生说,你不能决定你的未来,要让未来决定你的未来,其实之前我是觉得我是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的,只要我够努力,可是殊不知,人生充满着变数,世事无常,一切都是未知数,我们能做的就是韩子萍师姐说的“过好当下”,珍惜现在。
我们的行程想必先生也已经听说了,
协和——宣武神内——北肿——北医——医肿,
来之前,对自己未来要选什么专业很是迷茫;
来之后,迷茫还是有的,还是没有定下要选什么,但起码排除了几个专业,对自己想选的几个专业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师哥师姐给我们讲解,并不会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喜欢与否就过度夸赞或者排斥这个专业,他们说的都是最实在的最实际的建议。
王晶师姐带我们逛了整个协和,我们看了协和的旧址,协和的教室,协和的医院;
神内的晓彤师姐和文睿师姐给了我好多建议,那天晚上还没来得及和庆霞师姐交流,但从别的师姐口中也听说了师姐的优秀;
北肿的管真师姐,医肿的郭丽萍师姐和曾庆鹏师哥也从他们的角度说了专硕和学硕、专博和科博的的利弊,以及他们专业的一些情况,让我一个觉得肿瘤医院从来都是死气沉沉的地方,到现在觉得学肿瘤其实还不错,
北医的殷复粉师姐执着的带我们逛了逛北医的校园,因为师姐觉得我们来一次不容易,我们跟门卫大爷斗智斗勇以及一些小插曲想必大家都已经跟先生讲述了,没想到这倒也成了一个最深的回忆之一,晚上北医的袁磊师哥还跟我们一块吃了饭,师哥师姐跟我们讲述了一些科研经历,一些做实验的经历,让我们知道了科研的重要性,我也报名了知了阅读这样的文献课程,每天读一篇感兴趣领域的英文文献。
在北京转悠了两天,到走了还感觉跟做梦似的,这两天的经历是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管真师姐跟粉儿师姐还夸我们积极,可是正是因为有了先生跟师哥师姐们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才有了这样的机会,希望明年我会常驻在这儿,希望几年后是我带着师弟师妹们在北京逛~
先生:
昨天晚上坐上了回家的火车,本来想在车上记录下北京这三天的经历与感受,但实在是在车上困的不行,一直拖到了现在。
上周六中午接到涵涵电话,得知这次意外的北京之行,很是惊喜,也一直很敬佩涵涵凡是有什么机会都会为大家着想,而她自己一直在为930,为我们这一级的抱团在背后默默的付出着。
来到北京,看着车站、地铁、街上那么拥挤的人群,每个人都是那么匆忙,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是多么渺小,在人群中真的太渺小了,心里很是惶恐和焦虑。
上次中秋节校友会跟先生说过我要去北京读书,这也是自己从中学以来的一个梦想,我很向往北京这座城市的包容,很喜欢北京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参观了这几个全国最好的医院后,这种向往憧憬变得更加强烈。但是不怕先生骂我,我有点太现实太传统,我一直想在北京读书,提高自己的见识和本领,但是我想以后工作生活回到家乡地方医院,不是自己不求上进,因为总觉得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如果自己在外工作,挺亏欠家里父母的,想离父母近些,能更好的照顾照顾父母。当然现在考虑这些问题有点早,为了以后选择能够多一些,现在唯一做的就是好好努力提高自己。
看了先生写的“抬头看路,再埋头走路”,很适合用来形容我们这次北京之行。之前自己一直埋头走路了,不看路,当然也走不好。这次先生和师哥师姐给了这次游学的机会,正好也让自己看看路。跟着晓彤师姐在宣武查房,真正的体会了这种优秀医院的科室紧张忙碌的气氛;当听到庆鹏师哥说手术日一天手术要排到晚上十二点时,自己是挺惊叹的。下面医院医生抱怨累,怎能体会全国最好的医院医生是更辛苦,更努力!不去体会,自己永远是个井底之蛙。
这次北京之行,也更深刻的理解了先生之前告诫我们的要懂得生活管理,也谨记先生告诫的走一步看两部,看的长远些。这次和师哥师姐交流后,得知师哥师姐更忙,师哥师姐面临的问题更多,考博转博找工作等等,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焦虑,再想想自己目前的这点小问题算什么呀,医学是一辈子的事儿,希望端正好心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跟师哥师姐交流,发现自己很奇怪,现在对哪一科都没有特别的喜欢,也没有很讨厌的科室,总觉得以后干哪一科都行。虽然自己没有真正的接触临床,但总觉得医学各个专业之间是相通的,大原则是一样的,也许随着更多的接触临床,自己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偏好吧。
先生,这三天的北京之行,给师哥师姐添了不少麻烦,还蹭了师哥师姐这么多饭,确实挺不好意思的。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努力,愿不负此行。等自己作为师哥师姐有能力时,希望给以后的师弟师妹多提供些帮助,这也是对今天师哥师姐为我做的这些最大的回报吧。
15青医司凤磊
@青医15级司凤磊 司凤磊:
拿了博士,又强大到可以选择工作,那时候再决定是要留在北京,还是回到山东。现在不用内耗精力来想这些。
先生好,刚刚结束了北京之行,虽然时间不长,却是受益匪浅。最近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纠结于选什么专业,过于迷茫。此次这说走就走的游学,目的上虽说自己不用考研,但想着出去看看也好。聚餐当晚和克敏师哥聊了很多,对外科的各个科室心里也有些数了。之后两天在各医院辗转,师哥师姐们的经验对我们来讲都是很宝贵的成长材料,也是要仔细规划自己的未来了。郭丽萍师姐给我们推荐了几本书看,就像我那次和内科老师聊的一样,临八太闲,而时间太贵,要在科研上多努力才行。北京这个城市给我的印象,没有我想象中的繁华,人潮拥挤,有压力,理性,会是一个很好的实现梦想的地方,不是一个追求生活的地方。此行最感动师哥师姐们的照顾,这个家庭的温暖是可以跨越一切的,感恩。